摘要
近期文獻經常討論簡訊服務(SMS),但台灣的手機用戶卻很少聽到或了解多媒體訊息服務(MMS),即SMS的媒體豐富版。整合質化方法、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量化問卷調查,來引誘和驗證影響使用者採用MMS的態度和意圖的潛在因素。研究提出八個假設,用問卷調查手機使用者對簡訊服務的了解,以增加研究模型效度和測試假設。
研究結果
相對優勢和易用性是顯著影響手機使用者採用MMS的重要因素,但是便利條件和先前的經驗,對使用者使用MMS的意圖沒有顯著和直接的影響。提供服務供應商設計和發展成功的商業應用,使其能從MMS獲得利益和有價值的機會。
全文:
Chang, S. E., & Pan, Y. H. V. (2011). Exploring factors influencing mobile users' intention to adopt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0(5), 659-672.
下載: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44929X.2011.633820
交大建築-設計研究 NCTU-GIA Design Research
交大建築所主導的設計研究群,針對前瞻設計領域進行資料蒐集與分享。
2011-12-27
[Journal] Yen (2011). Effects of typographic variables on eye-movement measures in reading Chinese from a screen. BIT, 30(6), 797-808.
摘要
這篇文章主要在探討在電腦顯示器上,閱讀中文文字最有效的呈現方式。其中以三種編排變數作比較,字體大小(410 arc/24 pixels and 600 arc/32 pixels)、字體間距(1/4 and 1/8 character width)、字型(Kai and Ming)。結果顯示在閱讀中文字型時,24pixel、Kai字型和1/8間距的閱讀速度是最快的。字體大小顯著地影響閱讀速度,24pixel的閱讀速度較32pixel快。
研究結果
眼動分析顯示字體較小的文字會有較長的凝視期間,而較大的字體凝視和迴歸較少。字體間距和字體類型之間有相互作用,因此不同的間距要考慮不同的字型,使閱讀更有效。一般來說,Kai字體1/4間距比1/8更易閱讀。眼動的測量和整體閱讀效率之間的關係被進一步討論。
全文
Yen, N. S., Tsai, J. L., Chen, P. L., Lin, H. Y., & Chen, A. L. P. (2011). Effects of typographic variables on eye-movement measures in reading Chinese from a scree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0(6), 797-808.
下載: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44929X.2010.523900
這篇文章主要在探討在電腦顯示器上,閱讀中文文字最有效的呈現方式。其中以三種編排變數作比較,字體大小(410 arc/24 pixels and 600 arc/32 pixels)、字體間距(1/4 and 1/8 character width)、字型(Kai and Ming)。結果顯示在閱讀中文字型時,24pixel、Kai字型和1/8間距的閱讀速度是最快的。字體大小顯著地影響閱讀速度,24pixel的閱讀速度較32pixel快。
研究結果
眼動分析顯示字體較小的文字會有較長的凝視期間,而較大的字體凝視和迴歸較少。字體間距和字體類型之間有相互作用,因此不同的間距要考慮不同的字型,使閱讀更有效。一般來說,Kai字體1/4間距比1/8更易閱讀。眼動的測量和整體閱讀效率之間的關係被進一步討論。
全文
Yen, N. S., Tsai, J. L., Chen, P. L., Lin, H. Y., & Chen, A. L. P. (2011). Effects of typographic variables on eye-movement measures in reading Chinese from a screen.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0(6), 797-808.
下載: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44929X.2010.523900
2011-11-01
[Conference] Foster, D., et. al. (2011). Power Ballads: Deploying Aversive Energy Feedback in Social Media, CHI 2011, 2221-2226.

摘要:
這篇文章講的是Power Ballads (PB)的初探性評估方式。PB是一個評估家庭能源過度使用時,顯示厭惡反應的應用社會媒體。這篇文章基於先前在說服性科技(persuasive technologies)的研究,評估參加說服性應用的使用者,是否會因為他們令人不滿意的行為所受到的處罰而感到喪氣。研究當中招募9個家庭,使用PB應用4周的周期。並透過評估使用者的發現,厭惡反應的使用與終止規律地和應用互動並無正向的關係。
關鍵字: Energy Saving, Persuasive Technology, Sustainability,Social Networks, Aversive Feedback, Motivation
摘記:
研究要素:IOT(Pachube), Social Media(Facebook), Playful, Eco.
這篇文章講的是Power Ballads (PB)的初探性評估方式。PB是一個評估家庭能源過度使用時,顯示厭惡反應的應用社會媒體。這篇文章基於先前在說服性科技(persuasive technologies)的研究,評估參加說服性應用的使用者,是否會因為他們令人不滿意的行為所受到的處罰而感到喪氣。研究當中招募9個家庭,使用PB應用4周的周期。並透過評估使用者的發現,厭惡反應的使用與終止規律地和應用互動並無正向的關係。
關鍵字: Energy Saving, Persuasive Technology, Sustainability,Social Networks, Aversive Feedback, Motivation
摘記:
研究要素:IOT(Pachube), Social Media(Facebook), Playful, Eco.
研究問題:
(1) 參加說服性應用的使用者,是否因為不滿意的行為的處罰而感到喪氣?
(2) 遊樂性質的厭惡刺激設計,是否幫助使用者監控並減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1) 參加說服性應用的使用者,是否因為不滿意的行為的處罰而感到喪氣?
(2) 遊樂性質的厭惡刺激設計,是否幫助使用者監控並減少家庭能源的消耗?
研究目標:
(1) 為了研究厭惡反應的評估對於吸引使用者到生態回饋應用當中。
(2) 分析使用者從厭惡反應當中所表達的意見,以用於之後的生態回饋應用中。
(1) 為了研究厭惡反應的評估對於吸引使用者到生態回饋應用當中。
(2) 分析使用者從厭惡反應當中所表達的意見,以用於之後的生態回饋應用中。
主要研究結果:
若使用者小心呈現的話,厭惡回饋並不必然導致使用者產生脫離網絡媒體的行為表徵。
下載:
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1979742.1979944&coll=DL&dl=GUIDE&CFID=73041464&CFTOKEN=89558796
若使用者小心呈現的話,厭惡回饋並不必然導致使用者產生脫離網絡媒體的行為表徵。
下載:
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1979742.1979944&coll=DL&dl=GUIDE&CFID=73041464&CFTOKEN=89558796
2010-12-27
[Journal] Sanchez-Franco (2010).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online music services. BIT, 29(6), 633-651.

摘要
以往研究主要側重於線上音樂服務之情緒影響滿意度,很少分析他們信任和承諾的影響。這篇文章是要檢視在關係品質的情緒互動作用(即由承諾、滿足和信任組成的高階架構)。作者假設情緒將直接影響關係品質,但也調節了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收集英國、德國、丹麥線上音樂服務的用戶資料,共有408個使用者。
研究結果
支持假設。
1. 滿足和信任讓消費者對線上音樂服務發展更高的信任。
2. 情緒在線上服務關係中,是重要的準調節變項。
研究貢獻
提供線上音樂服務供應商,以下兩個資訊:
1. 創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2. 決定主要線上忠誠度的驅動力。
全文
Sanchez-Franco, M., & Francisco, J. (2010).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online music services.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9(6), 633-651.
文章下載: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449290903235343
以往研究主要側重於線上音樂服務之情緒影響滿意度,很少分析他們信任和承諾的影響。這篇文章是要檢視在關係品質的情緒互動作用(即由承諾、滿足和信任組成的高階架構)。作者假設情緒將直接影響關係品質,但也調節了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收集英國、德國、丹麥線上音樂服務的用戶資料,共有408個使用者。
研究結果
支持假設。
1. 滿足和信任讓消費者對線上音樂服務發展更高的信任。
2. 情緒在線上服務關係中,是重要的準調節變項。
研究貢獻
提供線上音樂服務供應商,以下兩個資訊:
1. 創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
2. 決定主要線上忠誠度的驅動力。
全文
Sanchez-Franco, M., & Francisco, J. (2010).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online music services.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9(6), 633-651.
文章下載: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449290903235343
2010-12-13
[Journal] Charnley, F., et. al.. (2010)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whole system design. Design Studies, 32 (2), pp. 156-1

摘要:
本文透過有系統的方法驗證永續和創新的設計。利用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更了解整個系統的設計,並且找出了關鍵影響設計成功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種框架,包括跨學科的技能、水平的層次結構和明確界定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最終優化系統整體。本文的研究貢獻在於了解整個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可以為設計師提供了必要的知識,更有效地在管理和進行設計過程。
關鍵字: whole system design, design process, collaborative design
摘記:
研究問題: 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進行設計過程?
研究目的: 透過有系統的方法驗證永續和創新的設計。
研究貢獻: 本文的研究貢獻在於了解整個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可以為設計師提供了必要的知識,更有效地在管理和推動這一進程。
完整引用:Charnley, F., Lemon, M. and Evans, S. (2010)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whole system design. Design Studies, 32 (2), pp. 156-179
[Journal] Wong, J. F. (2010). The text of free-form architecture: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discourse of four architects. Design Studies, 31 (3), 237-267.
摘要:
建築在過去20年的重大發展之一是有機建築與自由形體建築,這些建築形式反映了當前的文化和解放異質性的背景。本文認為“自由形體建築”的特點是表達自由流動,同時反映和協調影響任何建築設計力量的多樣性。雖然當代越來越多自由形體建築,但似乎缺乏一種嚴謹的研究方法。本中採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建築師在他們的設計過程中,更了解設計過程與揭示了建築形式背後的各種考慮的因素。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採用建築師“表達設計的文字“,再從中得到數據來建立設計自由形式的建築的決策過程的層次結構。
關鍵字:
architectural design, case studies, design process, text analysis
摘記:
研究問題: 找出一種嚴謹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自由形體的設計過程。
研究目的: 透過建築師的自己的文字找出設計過程與設計決策因素。
研究貢獻: 更了解自由形體的設計過程與建築形式背後的各種考慮的因素。
完整引用:
Wong, J. F. (2010). The text of free-form architecture: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discourse of four architects. Design Studies, 31 (3), 237-267.
2009-12-24
[Journal] Chitturi, R. (2009). Emotions by Design: A Consumer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pp. 7 - 17
摘要:
什麼是介於考慮決定購買的當下和情感文本兩者之間的消費經驗?此研究在上述的關係中提供一個全面性的瀏覽和一個增強的模型。
1. 選擇產品時的負面經驗,卓越的功能和不好的玩樂產品(高性能手機但不具吸引力)喚起難過、失望和生氣的情緒。
2. 選擇產品時的負面經驗,不好的功能和卓越的玩樂產品(具吸引力的手機但不具備實用功能)喚起內疚、焦慮。
更近一步,增強這個模型去整合這四個負面的後-消費情緒的結果,和複製先前在正面情緒和消費形為上的結果。最後,這個研究呈現正面與負面情緒影響著消費者的忠誠度。本研究所討論的理論貢獻和策略將見解提供產品設計和製造者參考。
關鍵字:
Hedonic Design, Utilitarian Design, Prevention Emotions, Promotion Emotions, Customer Loyalty.
摘記:
1. 選擇產品時所涉及設計功能性的衡量(Product Choice Involving Tradeoffs in Design Benefits)
2. 消費後的負面與正面情緒(Post-consumption Negative and Positive Emotions)
3. 消費者的忠誠度(Customer Loyalty)
從此研究有個基本的結果,建議設計師和製造者理解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寬度與深度,並且預先假設消費者的情緒。設計師應該也感受這些情緒是來自於消費者對於產品的玩樂和實用設計功能。應用程式的發展在此研究可能是有潛力去幫助公司去訂定它門的設計策略,去提高顧客的中程度和隨之而來的投資報酬率。
下載:
http://www.ijdesign.org/ojs/index.php/IJDesign/article/viewFile/577/250
2009-04-04
[Conference] Law, E. L.-C. et. al. (2009). Understanding, scoping and defining user experience: a survey approach. CHI 2009.

摘要:
儘管使用者經驗已經引起大家的興趣,但在使用者經驗的領域和性質仍然沒有獲得一個普遍性的協議。這篇文章提出一個調查,研究275位來自於學術和工業的研究者和參與者的使用者經驗觀點。大多數的回應都同意使用者經驗是動態、脈絡依賴、主觀的。為擺脫更多相關爭論性的議題,作者提出使用者經驗輪廓:和產品、系統、服務、物品的互動。雖然體驗預期使用和使用者經驗的目標的議題都仍需要解釋,但本研究調查的結果是與國際標準組織的文件對於使用者經驗的定義相符。這個研究的結果呈現出理解、圈訂範疇、定義使用者經驗概念的基礎。
關鍵字:
Definition, User experience, Survey, ISO, Usability
摘記:
- 研究問題: 要獲得使用者經驗通用性的定義為何如此具有挑戰性?
- 研究目的: 獲得通用性的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 使用問卷進行量測( 以獲得:使用者經驗說明、使用者經驗定義、受試者背景 )。
- 研究貢獻: 呈現出使用者經驗概念的瞭解、領域範疇、定義。
Effie Lai-Chong Law, Virpi Roto, Marc Hassenzahl, Arnold P.O.S. Vermeeren, and Joke Kort. 2009. Understanding, scoping and defining user experience: a survey approach. In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09). ACM, New York, NY, USA, 719-728. DOI=10.1145/1518701.1518813 http://doi.acm.org/10.1145/1518701.1518813
下載: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1518813
訂閱:
文章 (Atom)